今天是

2500年古长干里——一幅瑰丽无比的南京历史文化长卷
  • 添加时间: 2015-07-13      作者: 暂无      字号【
  •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500年古长干里——一幅瑰丽无比的南京历史文化长卷

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■ 周子舆

      南京城南中华门内秦淮河至雨花台一带,为古代的长干里。古长干里,位于大江东岸,西滨大江,隔江与白鹭洲相望;北临淮水(秦淮河);南依石子岗(雨花台),石子岗余脉向北延伸至淮水,有大长干、小长干,是南京先民聚居的繁华区域。古长干里蕴藏丰富的文化遗产,是南京城市的发祥地,名人荟萃之地,江南佛教的发祥地暨中国佛教的胜地。长干里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,文物古迹丛聚,屡建屡毁,地面文物所存无几。然而在地表之下,深埋着无尽的宝藏。长干里曾经几度辉煌,举世瞩目;是一部近两千五百年的文明史,是一幅瑰丽无比的南京历史文化长卷。

      一、越城——南京城市的发祥地

      战国初期的东周元王四年(公元前473年),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终于灭亡吴国,尽得吴国的疆土。越王勾践向周王室进贡,周元王遣派使者赐予勾践君位,封“伯爵”。当时,越兵横行于江淮以东,各诸侯国纷纷前来致贺。此时,越王怀有西吞楚国之心,于是命令越相范蠡选择在地处吴头楚尾、大江东岸的长干里修筑军事城垒,屯兵扎营,以震慑楚国。越城城垣为夯土版筑,城周长二里八十步,后人称作越城,别称长干城、范蠡城、越台等。越城的出现,确立了后来的南京城在中国历史与地理上的重要位置。这是勾践与范蠡始料未及的。长干里因此成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——南京城市的发祥地。

      二、长干里名人荟萃,是历代名人故居丛聚之地

      自战国迄清,曾经寓居于此的历代名人,有战国初期越相范蠡,三国东吴重臣、辅吴将军张昭,西晋文学家陆机、陆云,东晋重臣颜含,南朝宋武帝刘裕,南朝宋文帝时尚书令何尚之,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,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大臣韩熙载,南宋著名理学大师张栻,明朝魏国公徐俌等(不含历代高僧)。

      三国东吴开国元勋张昭故第 在越城之北,秦淮河之南,有三国东吴开国元勋、辅吴将军张昭(公元156—236年)的宅第。张昭字子布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东汉献帝兴平二年(公元195年)追随讨逆将军、吴侯孙策渡江南下创业,任长史、抚军中郎将。孙策临终前,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,张昭率领群臣辅佐孙权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公元221年)孙权为吴主,拜张昭为绥远将军,封由拳侯。孙权称帝后,拜张昭为辅吴将军,改封娄侯。一度不参与政事,闭门著述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解》、《论语注》等。宅第附近的娄湖,因其娄侯封号而得名。又有娄侯里、张侯桥。

      西晋文学家陆机、陆云故居 陆机、陆云的故居位于越城的西北。陆机(公元261—303年)字士衡,出生于建康。曾任平原内史,世称“陆平原”。祖父陆逊为东吴丞相,父亲陆抗为东吴大司马。陆机14岁时,父亲陆抗去世,与弟陆云分领父兵,为牙门将。陆机20岁时,吴国覆亡,他与陆云闭门苦读十年,成就了两位文学大家。西晋太康十年(公元289年),陆机与陆云远赴京城洛阳。陆机成为西晋太康、元康年间最著声誉的文学家,被后人誉为“太康之英”。唐太宗称赞:“远超枚、马,高蹑王、刘,百代文宗,一人而已。”所撰《文赋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,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,产生了重要影响。《文赋》也许就在长干里陆府完成。陆云(公元262—303年)字士龙,西晋文学家,与陆机并称“二陆”。曾任清河内史,世称“陆清河”。后陆机去洛阳,作《怀旧居赋》云:“望东城之纡徐,邈吾庐之延佇。”

      颜家巷与颜氏名人 长干里颜家巷中有东晋重臣颜含(约公元264—约356年)故居。颜含字弘都,琅琊(今山东临沂)人,颜子第二十七代孙。西晋怀帝永嘉元年(公元307年)追随琅琊王司马睿(后来的东晋元帝)南渡到建邺,屡次担任要职,如太子中庶子、黄门侍郎、本州大中正、散骑常侍、大司农等。因讨伐叛军苏峻有功,封西平县侯。晋侍中、国子祭酒,加散骑常侍,光禄勋,加右光禄大夫。为官务实善断,清正廉明。在家以孝友著称,治家有方,代有名人。颜含成为金陵颜氏的“始祖”。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(公元384—456年)字延年,出生于长干里颜家巷。曾祖颜含。祖父颜约,为零陵太守。父亲颜显,为护军司马。延之少年失怙,家境清贫,居处在这陋巷简室,然而爱好读书,无所不览,文章之美,冠绝当时。延之曾任晋始安太守,入宋以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因此又称颜光禄。生性好酒,豪放豁达,不拘礼俗,不肯曲意逢迎权要。以文章著名于当世,与山水诗人谢灵运齐名。

      南朝宋武帝刘裕旧居 南朝宋武帝刘裕(公元363—422年)故居,在长干里之南。刘裕字德舆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,南朝宋国的缔造者,为“南朝第一帝”。刘裕虽以武功显赫而称帝,但对政治经济也进行了若干改革,制定法律,打击豪强,整顿选举,严肃吏治,重视教育,巩固了统治基础,为宋文帝“元嘉之治”奠定了基础。宋武帝故居旧址后建造佛寺,号宋兴寺。

      南朝宋尚书令何尚之故居 南朝宋文帝时尚书令何尚之(公元382—460年)字彦德,庐江(今安徽霍山)人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公元436年),出任丹阳尹,建私宅于南郭外南涧之畔(今中华门外西街涧子桥附近),南涧寺侧,聚集学生讲授玄学,主要讲授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和《易经》。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,有东海徐秀,庐江何昙、黄回,颍川荀子华,太原孙宗昌、王延秀,鲁郡孔惠宣等。因为立学于南郭之外,又称之为“南学”。与雷次宗所立儒学、何承天所立史学、谢元所立文学,并称为“京城四学”。

      南朝齐武帝萧赜旧宅 齐武帝萧赜(公元440—493年)的故居在秦淮之南,前临官路,后接长干里。萧赜字宣远,高帝萧道成长子。执政期间,延续高帝改革措施,屡次减免赋役,多次奖励农业生产,劝勉农桑,重视发展教育,恢复百官禄田奉秩,社会安定繁荣。鉴于北强南弱的形势,齐武帝继续执行与北魏通好的政策。史称“永明之治”。萧赜登基后,舍宅为寺,名齐安市。

      南唐大臣韩熙载别墅与《夜宴图》 颜家巷东南戚家山麓(今中华门外雨花台东北麓梅花村后),有南唐大臣韩熙载(公元902—970年)的别墅。韩熙载字叔言,潍州北海(今山东潍坊)人,后唐庄宗同光年间进士。父亲韩光嗣为平卢军节度使,被后唐明宗所杀,熙载因避祸逃奔江南。南唐李昪即位后,被任命为秘书郎,历任虞部员外郎、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、中书舍人、兵部尚书,官至中书侍郎、光政殿学士承旨。熙载博学多闻,才高气逸,举朝未尝拜一人。擅长作文,史称“制诰典雅,有元和之风。”文人、道释求他撰写铭志碑记者不绝。又爱高谈阔论,能歌善舞,画笔精妙,擅长书法,与翰林学士、吏部尚书徐铉齐名,江东称“韩徐”。后主李煜继位后,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,李后主一方面向后周屈辱求和,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。韩熙载为了自我保护,有意扮成不问世事、纵情声色之徒。李后主派画院的“待诏”顾闳中和周文矩潜入韩氏别墅,窥探韩熙载的一举一动。韩熙载心知肚明,把沉湎歌舞、醉生梦死的状态,表演得淋漓尽致。顾闳中眼观心识,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,如实记录韩熙载的生活状态。对韩熙载心存芥蒂的李后主看了画稿之后,暂时放过了韩熙载,然而一幅传世精品——《韩熙载夜宴图》却因此而流传下来。

      南宋理学大师张栻故居南轩 在长干里天禧寺之侧(方丈室后),有房屋六七间,名叫南轩,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,和朱熹、吕祖谦合称“东南三贤”的张栻(公元1133—1180年)故居。张栻字敬夫,号南轩,四川绵竹人。父亲张浚是南宋中兴名相,曾任枢密使,封魏国公。南宋孝宗隆兴元年(公元1163年),张浚都督江淮诸路军马,开府建康,张栻跟随父亲来到建康府,曾游天禧寺,爱寺中竹林清幽深远,择室清扫,明净轩敞,题名南轩,在此读书、讲学,学者们尊称南轩先生。淳祐三年(公元1243年)建康知府杜杲于此地创建张南轩先生祠。咸淳四年(公元1268年)在长干里创建南轩书院,因山建祠堂,有主一堂,极高明楼,求仁、任道、明理、潜心四斋,共九十二间。

      三、长干里是江南佛教的发祥地、东晋南北朝时期佛学经典的翻译中心,中国佛教圣地

      创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(公元247年)的建初寺,为南京乃至江南第一座寺院。建于西晋的长干寺,后来数度建塔,先后瘗藏佛舍利暨佛爪发、佛顶骨舍利、唐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等。建于东晋的道场寺,寺中设有译场,为东晋南北朝时期佛学经典的翻译中心。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大报恩寺,按皇宫规格兴建,寺中九级琉璃宝塔,为中世纪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。

      江南第一寺——建初寺 三国东吴赤乌十年(公元247年),西域康居国(古西域国名,地处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)沙门康僧会,风尘仆仆,不远万里,从南海来到吴国的京城建业,译经传教。康僧会原是康居国大丞相的长子,后来弃俗出家,明解三藏,博览六经。抵达建业之初,便在小长干搭建茅屋,设立佛像,传播佛教。当时的吴国人初次见到康僧会,对异样的相貌与服饰,十分好奇。吴大帝孙权闻听此事,召见康僧会。吴大帝问:“佛有何灵验?”康僧会答:“自佛祖涅槃到如今,已过千年,然而佛祖遗骨舍利,应众生机缘,无数次地现身,福佑芸芸众生。”吴大帝承诺:“若得舍利,当为立塔。”于是,康僧会选择一间洁斋静室,在铜瓶里放置一枚明矾,烧香礼请。到了三七二十一天的五更时分,瓶中忽现舍利。第二天天刚蒙蒙亮,康僧会便匆匆进宫,将舍利进呈吴大帝,举朝上下聚集观赏,只见五色光炎浮现在铜瓶之上,形成一朵巨大的莲花,照耀宫殿,映红天空。吴大帝手执铜瓶,将舍利倒入铜盘,铜盘被舍利击碎,为之一震,惊叹:“希有之瑞!”立即下令为康僧会建造寺塔,因为吴国最初有佛寺,号称建初寺,并命名所在地为佛陀里。建初寺为江南第一座寺院,江南佛法由此而兴。建初寺山门前是一处繁华的大市,为吴国京城四大市之一,建初寺因此又得名大市寺。

      长干寺的著名三塔——阿育王塔、圣感舍利宝塔、三藏塔 长干寺,位于大长干,寺因地名。此地先有阿育王塔,建于何时不详。三国东吴时塔侧建有尼居小精舍,后为吴将孙綝所毁。西晋太康年间,于旧址复建寺。东晋元帝渡江,加以修饰。简文帝咸安年间,敕于长干寺造小塔(一层塔)。孝武帝太元九年(公元384年),上金相轮及承露;十六年(公元391年),又使沙门僧尚伽增为三层塔。南朝梁武帝登基,大加兴建,号为阿育王寺。梁大同三年(公元537年),改造阿育王佛塔,出旧塔下舍利及佛爪发,敕购寺侧数百家宅地,以广寺域,建造诸堂殿并瑞像周回阁等,极尽美轮美奂,由丹青圣手张僧繇绘制经变画。唐长庆四年 (公元824年),时任润州刺史的李德裕将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打开,发现瘗藏舍利21枚。李德裕将其中11枚携至润州(今江苏镇江),在北固山甘露寺建塔供奉。这些舍利以后一直留在镇江,成为甘露寺镇寺之宝。南唐时废寺为营庐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(公元1008-1016年),长干寺地下的佛祖舍利经常显灵,全城的僧俗民众接连出现感应。长干寺僧可政将此事上奏给宋真宗,宋真宗下诏重修长干寺,并兴建八角九级佛塔,塔高二百尺,赐名“圣感舍利宝塔”。将感应舍利十颗,并佛顶真骨(由北印度乌填曩国高僧施护等捐献),及诸圣舍利,用金棺银椁,置于七宝阿育王塔,再置于铁函之中,瘗藏于圣感舍利宝塔地宫。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十八日(公元1011年7月21日),举行隆重的入藏仪式,设阖郭大斋。2008年7月至8月间,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等历史遗存,出土七宝阿育王塔暨“感应舍利”、“佛顶真骨”、“诸圣舍利”、“金棺银椁”等佛教圣物,举世瞩目。三藏塔位于长干寺东岗。北宋端拱元年(公元988年),长干寺演化大师可政远赴长安朝山,入终南山紫阁寺进香,因唐末黄巢起义,发生掘塔盗宝事件,可政因此迎请唐代著名高僧玄奘顶骨回金陵长干寺供奉。至天圣五年(公元1027年)建塔供奉,名三藏塔,有方形石砌基座二层,座上建覆钵式砖砌塔身,为上大下小、半圆球状,塔的顶端以相轮及火珠作塔刹。因塔通体洁白,俗称白塔。宋真宗天禧二年(公元1018年),下诏改长干寺为天禧寺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公元1288年),更名元兴天禧慈恩旌忠教寺。明永乐十年(公元1412年),重建寺院,更名为大报恩寺。

      东晋南北朝佛经翻译中心——道场寺 大长干北娄湖侧有赤石矶,石质赭红,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寺院——道场寺。道场寺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年间(公元323—325年),寺中设有译场,为东晋南北朝时期佛学经典的翻译中心,著名高僧觉贤(佛驮跋陀罗)、法显,曾经主持过道场寺译事。寺中译场内可容纳二三百人,常常座无虚席,觉贤手执梵本用梵文逐句念颂,由法显、宝云等译作汉文。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(公元418年),译经僧众多达一百余人。翻译出《华严经》、《摩诃僧祗律》、《大般泥洹经》等许多佛学经典。法显在译经余暇,对《佛国记》进行了修订补充。《佛国记》记叙了法显与慧景、道整等结伴从长安出发,穿越敦煌以西大沙漠,翻越喀喇昆仑,历经艰辛到达北天竺,尔后周游西天竺、中天竺、东天竺及狮子国等32国,最后从海上返回的全部旅程及沿途所见所闻。法显在道场寺完成这部不朽的世界名著。

      梵宫巨刹——大报恩寺 位于大长干,今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。明永乐六年(公元1408年)元兴天禧慈恩旌忠教寺毁于火。永乐十年(公元1412年),明成祖朱棣敕工部在旧址重建寺院,命名大报恩寺。大报恩寺按皇宫规格兴建,占地面积达400余亩,民间有“骑马关山门,九里十三步”之说。山门为殿堂式,面阔五间,三扇拱门,中门门额书“大报恩寺”四个擘窠大字。殿内左右两侧各塑一尊金刚神像,是寺院的护法之神,俗称“哼哈二将”。山门因此又称“金刚殿”。走进山门,跨过精致小巧的石拱香水桥,便是寺中第一座大殿——天王殿。天王殿正中供奉来世佛弥勒佛,弥勒的背后供奉驱魔护法的天神——韦陀菩萨像。殿两侧供四天王。穿过天王殿,便到了正殿,又称正佛殿、大雄宝殿,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前世和来世佛祖。雕梁画栋,金碧辉煌。这是整个寺庙北区的正中心,具有最为尊崇的地位。

      转过正殿,是一片开阔的广场,在广场的中心莲花台座上耸立着九级琉璃宝塔。琉璃宝塔是明朝永乐十年(公元1412年)六月敕建,到宣德六年(公元1431年)八月竣工,整个工程历时十九年。在宽阔的八角形台基之上,有高近3米、宽60米的五色莲花台座,琉璃宝塔坐落在莲花台座之上,九级八面,开有四门,门框上缠绕着曼陀优钵昙花,正门门额上题写“第一塔”。底层建有回廊。宝塔通体是五彩琉璃,精雕细琢,每层拱门,环绕着五彩斑斓的琉璃砖浮雕,门券正中为人面鸟喙慈悲相的华云大鹏,两旁依次为飞仙、龙、飞羊、兽王(狮子)、象王等。塔刹镶嵌黄金宝珠。塔刹和每层飞檐下悬挂着152只风铃,风铃声闻数里。明朝末年文学家张岱称之为“中国之大古董,永乐之大窑器。”十八世纪欧洲传教士赞誉为“世界第一巨塔”,与罗马古斗兽场、土耳其索菲亚大清真寺等并称为中世纪的世界七大奇观。

      琉璃宝塔的南北两侧为祖师殿和伽蓝殿,塔后为观音殿。在琉璃塔广场的周围还建有环绕式的画廊,总共118间。画廊内彩绘佛经故事、佛传源流、五方佛、救八难菩萨、天部诸神、护法神鬼、行僧及弟子、帝王倡佛等,楼台殿阁,五彩祥云,山川花树。明人周晖赞叹:“佛殿画廊,壮丽甲天下。”

      大报恩寺的藏经殿,收藏《永乐南藏》。永乐七年(公元1409年)朝廷召集名僧集于大报恩寺校勘大藏经,开雕时间约为永乐十一年至十八年间,全藏636函,6331卷。如此规模宏大的藏刻事业由朝廷内府督办、会集名僧于大报恩寺,由此可见金陵大报恩寺在明代佛教中的地位极为崇高,实为刻经圣地。大报恩寺收藏的经板,由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管批准,供全国各地寺院请印。大报恩寺成为明代佛经印制、发行的中心。

      结 语

      长干里是南京现存的能够再现历史文化名城大景观的最后一方宝地。在这仅存的2.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,历史文化的内涵如此丰富,价值如此之高,在世界文明史上实属罕见。文化遗产的重建,旨在彰显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,展现东方文明古都独有的历史文化魅力。让我们期待着凤凰涅槃。

      (作者: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员)

     



  • COPYRIGHT© 2005-2013 www.tcbss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政协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: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联系电话:025-84556495
    网站访问量: 次 | 苏ICP备1505878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