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
郑和公园说古今
  • 添加时间: 2015-07-13      作者: 暂无      字号【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郑和公园说古今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/烜 之  

     

        郑和公园,位于白下区太平巷南侧,占地面积2.4万平方米。园内浓荫蓊郁,碧池清涟,亭台楼阁,别有景致。公园曾名太平公园,因其地原系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府邸的后花园,故易名郑和公园。

        郑和(13711433),原名马三保,回族,云南昆阳(今昆明晋宁县)人。其远祖为宋时西域布哈拉国王所非尔,因不堪邻国侵侮而舍国归宋,于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年)举族5千多人移居中国。至元代,其直系先祖赛典赤·瞻思丁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都讨大元帅,驻镇咸阳,授上柱国左丞相,封咸阳王。后任云南中书行省平章事,遂族居于此。光阴荏苒,元朝末年传至郑和之父米里金,已经完全汉化,改姓为马,因朝觐麦加,故尊称马哈只,袭封滇阳侯。洪武四年,郑和生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,其母温氏善良娴淑,其兄马文铭孝悌仁爱。另有两姊两妹,和睦亲善,童年生活,可谓温馨。不幸,郑和10岁时其父马哈只罹病去世,适遇朱元璋派重兵扫平云南,平民遭戮,童稚被虏。郑和于其时被虏至南京,入宫阉为太监。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夏四月,朱元璋论功大赏平定云南之将帅,并封皇子至各地为王。郑和就是此时被赐予燕王朱棣,随往北平,成为燕王府内监。

        少年马三保,眉清目秀,乖巧伶俐,深得朱棣喜欢。当差之余,常常于夜深人静之时,广读史书文藉,尤其是《大唐西域记》、《岛夷志略》等。建文元年 1399年)七月,朱棣以“清君侧”之名,发动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。其中,北平郊区大兴县郑村坝一战,燕王亲率精骑,郑和随侍左右,大败李景隆五十万大军,为朱棣最终夺取皇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郑和沉着冷静,奋不顾身,立下大功。永乐二年(1404年)正月初一,明成祖朱棣在南京论功行赏,郑和被封为“内宫监太监”,同时赐姓“郑”名“和”,自此,马三保易名为郑和。据传,赐名郑和原因有二:一为当时朝廷有禁,马不能上殿;二是当年郑村坝一战,朱棣欲忘不能,故有是名。

        朱棣怀疑建文帝逃亡海外,一直放心不下,故派郑和等率领2万多名士卒出使西洋,一来寻找建文帝踪迹,二来耀兵异域,扬我国威。据《明史·列传第一百九十二》载:“永乐三年六月,命(郑)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,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,多赍金币,造大舶,修四十四丈,广十八丈者六十二。”此后,郑和又分别于永乐六年(1408年)、十年(1412年)、十四年(1416年)、十九年(1421年)、二十二年(1424年),数次率大型船队出使西洋,遍历占城、暹罗、爪哇、真腊、浡泥、苏门答剌、古里、天方以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等30余国。洪熙元年(1425年),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归来不久,仁宗朱高炽任命郑和为南京守备,“南京设守备,自和始也。”任守备期间,郑和办了两件大事:一是督工修建完成大报恩塔;二是奉宣德皇帝朱瞻基旨意,重建三山街净觉寺。将其兄马文铭之子过继至名下为嗣,取名郑赐,字恩来,同时建造守备府邸。郑赐后回云南昆阳,其子郑灏招留在南京,故形成两支郑和后裔,一在云南,一在南京。宣德五年(1430年)六月,郑和奉命偕王景弘第七次下西洋,宣德八年(1433年)归航途中,病逝于古里国,后赐葬南京牛首山。据《康熙江宁县志》载:“三宝太监郑和墓,在牛首山之西麓。永乐中,命下西洋;宣德初,复命入西洋,卒于古里国。此则赐葬衣冠处也。”

        郑和去世后,南京的郑和后裔一直族居于马府,相传马府原占地面积广大,东临长白街,西抵太平南路,北邻太平巷,有房屋七十二间,院厢递进,由大门、厅堂、寝室及东房、马厩、厨房、仓库与后花园组成,马府所在街道亦名马府街。清咸丰三年(1853年),太平军攻占南京,马氏族人星散,马府尽毁于战火,七十二间荡然无存。唯余后花园,满目草莽,衰败不堪,时人称其为马家花园。后徽商于其址建新安会馆,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立女子师范学堂。

        新中国建立后,于1951年在马府街45号创办马府街小学。1953年,将马家花园清理改建,辟为公园,因巷起名,称太平公园。1985年,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之际,更名为郑和公园,叶飞将军题写了“郑和公园”园名。1990年,在马府街新村内建仿古六角亭,内树“郑和府邸遗址”碑刻。2005年,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,将郑和公园扩建为中国对外交流文化主题公园。

        现公园为开放式的市民广场。广场北部为1万多平方米的花岗岩地坪,上用黑色大理石嵌制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。广场中部为一丘埠,苍松古木,浓密有致。丘埠之南为鸳鸯式人工湖塘,湖畔间植桃柳,十分惹人。湖上有桥,以通南北:北侧,水榭长廊,紫藤成荫;南侧,叠石为山,曲径通幽。郑和铜像矗于广场东部,面向东方,心驰海洋,神采飞扬,十分传神。铜像方型基座为黑色大理石垒砌,上镌郑和传略。铜像身后,环立八面木牌,分别记述郑和七次下西洋概况及其意义。铜像迤南,与马府新村毗邻处,为郑和纪念馆。纪念馆大门朝东,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,内有回廊与展览厅相连。展览厅坐北朝南,为一幢两层仿明清式建筑,厅内固定陈列《郑和下西洋文物资料展览》,馆内设有学术讨论厅和六角笠亭,其间绿茵覆地,翠竹掩映;石径花墙,树影扶疏,极具江南园林之胜趣。

     



  • COPYRIGHT© 2005-2013 www.tcbss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政协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: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联系电话:025-84556495
    网站访问量: 次 | 苏ICP备15058786号-1